▲
古希腊浮雕《雅典青年运动员》描绘的是一种早已失传的球类运动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风俗画家托马斯·韦伯斯特 (Thomas Webster,1800-1886)擅长描绘学校和乡村生活。在他的一幅油画作品里,一场乡间的足球比赛正在火热进行。
画面左侧是孤零零的小守门员,此时已经有人带球正向他逼近,后面一群男孩情绪高涨,有拉拽的,有摔倒的,热闹又紧张。
画面远处是朦胧的田园,而一场球赛打破了小村生活的宁静,一动一静之间使得画面富于表现力,传递着足球带来的最朴素的快乐。
▲
托马斯·韦伯斯特 《足球赛》 (1839)
现代足球兴起于十九世纪的英格兰,随着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足球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特别是在英国的工人阶层中,足球运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群众基础。
一场代表社团或厂矿之间荣誉和友谊的球赛,成为人们放松休闲的好去处。或许在周末休息的时候,“没有什么能比赶着去看一场下午3点开始的球赛更重要的了!”
▲
L.S.洛瑞《足球比赛》(1949)
英国知名的现代画家L.S.洛瑞 (Laurence Stephen Lowry, 1887-1976)以刻画英国西北部20世纪中期的工业生活闻名。他被称为最会画“火柴人”的画家,笔下城市景观中像火柴一样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洛瑞生活的英格兰北部的曼彻斯特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他用画笔记录下了城市的变迁,林立的厂房,冒着黑烟的烟囱,人满为患的城市在机器轰鸣声中运转着。
▲
L.S.洛瑞《足球比赛》(1935)
洛瑞的画始终弥漫着一种北方的孤寂,画面繁杂绵密,一个个火柴状的佝偻身影匆匆而过,人们看似成群却又显得十分孤独。
在《去看比赛》这幅作品里,阴暗的色调依旧映衬着沉闷的城市,“火柴人”蜂拥向球场,可能也只有足球才能让生活多一点亮色。
▲
L.S.洛瑞《去看比赛》(1953)
现代足球规则尚未明确以前,踢球过程中能否用手碰球总是成为争论的焦点。随着规则的细化,从足球中衍生出的橄榄球,渐渐发展成一项单独的运动。
法国后印象派亨利·卢梭 (Henri Rousseau, 1844-1910)的《足球运动员》描绘的就是一场奇幻的橄榄球比赛,穿着囚服的运动员看起来有点滑稽,画家混淆了真实的视角和尺度,使得作品稚拙和神秘。
▲
亨利·卢梭《足球运动员》(1908)
如果说哪个流派最能捕捉足球的动感,恐怕当属未来主义,他们追求将被分解的物体形象置于急剧的运动状态之中。
意大利著名画家翁贝特·波丘尼的《足球运动员的活力》,抽象解构了足球运动员的形象,把发生的一系列动作通过几何图形的碎裂和透叠呈现出来,极具美感且富有张力。
▲
翁贝托·博乔尼 《足球运动员的活力》 (1913)
在毕加索的石版画作品《足球》中,红蓝区分的简单人物在草地上手舞足蹈,争抢着画面中央的黄色足球。
毕加索用最为概括的凝练形象描绘了争球的场面,只有轮廓的球员充满活力,简单的画面仿佛使人找回童年的快乐和喜悦。
▲
毕加索 《足球》 (1961)
纵观历史,现代足球的雏形要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蹴鞠。2004年,国际足联和亚足联公开宣布,中国是足球运动的发源地,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淄博临淄地区的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的意思。
▲
[明]商喜《明宣宗行乐图》局部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战国策·齐策》中就记载了苏秦在游说齐王时的一番描述:“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踏鞠者。”
蹴鞠这项古老的运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在汉代获得较大的发展,至唐宋时期最为繁荣。
▲
《蹴鞠图谱》
现藏于临淄足球博物馆
当目光转向中国艺术的时候,不乏与“蹴鞠”有关的国宝文物和书画作品,这也为足球的起源提供了一种生动的可视化注脚。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西汉《铜蹴鞠图案印》,铜印铸为双面,其中一面凹铸图案表现了相对而站的两人用足背颠球的场景,可谓是惟妙惟肖。
▲
蹴鞠图案铜印钤本(左)和铜印印面(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我国艺术瑰宝汉画像石也为蹴鞠这项游艺活动留下了难得的标本。河南南阳出土的东汉中期的蹴鞠画像石,采取阴刻浅底浮雕,线条粗犷古拙,画面的衬底则施以斜纹,使得人物的动感更为突出。
▲
东汉中期蹴鞠画像石
现藏于南阳汉画馆
湖南博物馆收藏的宋代足球纹铜镜是罕见之珍品,反映了当时蹴鞠运动的流行。铜镜背面浮雕的图像显示是一对青年男女在踢球。
高髻笄发的女子作赐球状,戴幞头男子,半蹲膝身稍前倾,做好了认真接球的准备,后面似还有裁判和观众。
▲
宋代足球纹铜镜
现藏于湖南博物馆
书画里的蹴鞠,更能显出古人踢球的潇洒身姿。
宋徽宗的御用画家苏汉臣曾画下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摹了太祖太宗兄弟和赵普、石守信、楚昭辅、党进四位文武大臣一起蹴鞠的场景。
可惜原画早已不知所踪,所幸我们能从元代钱选的临摹图中看到当时宫廷里面君臣踢球的场面。
画面后排中间身穿白色长袍的就是历史上级别最高的“球迷”宋太祖赵匡胤,在右侧踢球者是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
▲
[元]钱选《宋太祖蹴鞠图》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点击可查看大图
古代蹴鞠大概分为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宋太祖蹴鞠图》中玩的就是“白打”。
“白打”有点类似“花式足球”,需要用头、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触球,使“球终日不坠”。
▲
《宋太祖蹴鞠图》(局部)
清代黄慎也曾用笔墨画下宫廷里轻松日常的运动。《蹴鞠图》用笔细劲,顿挫自如,身着龙袍的宋太祖与赵普正在争抢,人物神情刻画奇趣不俗。
玩者的动态与观者的静态相映成趣,这种君臣同乐的蹴鞠场景,传递出的不仅仅是一种运动精神,某种程度上也是治国理想的体现。
▲
[清]黄慎《蹴鞠图》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明代杜堇的《仕女蹴鞠图》则描绘了唐朝女子踢球的倩影。一群身姿窈窕的宫中仕女在欢快地踢球,展现了一种轻盈舒展的动态之美,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开放性的特征。
▲
[明]杜堇《仕女卷》中的蹴鞠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从艺术中我们得以见证足球的历史,以及不同时代人们对足球的热情。而如今,足球与艺术更是紧密相连,推动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
村上隆《梅西与宇宙之花》(2015)
足球与艺术联结的公益活动为帮助贫困儿童接受教育募集善款
▲
Jill Iliffe《被禁止》Banned(2017)
艺术家通过绘画希望女性能不受阻挡地参与足球运动
哲学家加缪曾说:“生命中的所有哲学都可以在足球场上学到。”相较于比赛的输赢,足球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年世界杯的比赛用球名为“旅程”,而人生的旅程又何尝不是一场重要的球赛,认真踢好每一分钟,才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关于足球
关于艺术
关于人生
你还有哪些想说的
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参考资料:
[1]王树振.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世界文化,2018.
[2]申颖.一场宋代皇宫里的“足球赛”.美术报.
[3]邵天逸.中国古代蹴踘图的史料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湘忆、大侠
排版:湘忆
喜欢本期内容的话, 点个赞和“在看”
后续我们会多多更新此类选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